经学和经学史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周予同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页数: 216
定价: 32.00元
丛书: 周予同经学文集
ISBN: 9787208107656
一 经学的三大派
二 经学史的重要性和它的分类
三 皮锡瑞传略
四 皮著《经学历史》略评
附录
· · · · · · ()
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皮锡瑞《经学历史》序
一 经学的三大派
二 经学史的重要性和它的分类
三 皮锡瑞传略
四 皮著《经学历史》略评
附录
《经学历史》注释本重印后记
“经”、“经学”、经学史——中国经学史论之一
什么是“经”?
什么是“经学”?
中国经学史研究的特点
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任务
关于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问题——中国经学史论之二
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
学派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旧“学派说”批判
有关中国经学史的几个问题
一 经、史关系问题
二 对王肃和“王学”的估价问题
三 关于乾嘉学派问题
四 关于师法和家法问题
僵尸的出祟——异哉所谓学校读经问题
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
儒家之精神的社会政策
一 赘言
二 释题
三 例证
四 批判
道儒的党派性
一 六家
二 道家的党派性
三 儒家三派说
四 不可用道儒作宣传幌子
我们的时代
怎样研究经学
治经与治史
顾著《古史辨》的读后感
博士制度和秦汉政治
王莽改制与经学中的今古文学问题
从顾炎武到章炳麟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
孙诒让与中国近代语文学
康有为与章太炎
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一 追念黄宗羲、钱大昕和章炳麟
二 新史学转变的文化动力
三 论史观派和史料派
四《天演论》与《孔子改制考》
五 崔適的《史记探原》
六 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
七 梁启超促史学脱离经学羁绊
八 胡適使史学完全脱离经学独立
九 考古派修正疑古派的研究方法
十 释古派的崛起与分裂
十一“七七事变”与新史学趋势
· · · · · · ()
作者: 周予同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页数: 216
定价: 32.00元
丛书: 周予同经学文集
ISBN: 9787208107656
内容简介 · · · · · ·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这是周予同先生撰写的关于经学历史与中国文化的通俗性读物。
作者简介 · · · · · ·
周予同
一八九八年一月生于浙江瑞安。一九一六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师承钱玄同。在校五年,为工读主义学生社团领袖,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与匡互生共同“火烧赵家楼”。一九二一年毕业后辗转南北文史学科。曾在商务印书馆主编《教育杂志》,历任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兼院长、系主任等,并任开明书店编辑兼襄理。一九四九年起任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教授,历兼系主任、副教务长。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为著名的民主斗士,曾得毛泽东致函问候。隶身中国民主同盟,于_九四九年后相继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上海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历届人大代表、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等。一九六五年末挺身为吴晗辩护,次年成为上海首名被报刊公开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一九六八年被绑架到曲阜当作尊孔复辟对象揪斗,从此瘫痪失明卧床。一九八一年七月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周予同...
目录 · · · · · ·
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皮锡瑞《经学历史》序一 经学的三大派
二 经学史的重要性和它的分类
三 皮锡瑞传略
四 皮著《经学历史》略评
附录
· · · · · · ()
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皮锡瑞《经学历史》序
一 经学的三大派
二 经学史的重要性和它的分类
三 皮锡瑞传略
四 皮著《经学历史》略评
附录
《经学历史》注释本重印后记
“经”、“经学”、经学史——中国经学史论之一
什么是“经”?
什么是“经学”?
中国经学史研究的特点
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任务
关于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问题——中国经学史论之二
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
学派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旧“学派说”批判
有关中国经学史的几个问题
一 经、史关系问题
二 对王肃和“王学”的估价问题
三 关于乾嘉学派问题
四 关于师法和家法问题
僵尸的出祟——异哉所谓学校读经问题
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
儒家之精神的社会政策
一 赘言
二 释题
三 例证
四 批判
道儒的党派性
一 六家
二 道家的党派性
三 儒家三派说
四 不可用道儒作宣传幌子
我们的时代
怎样研究经学
治经与治史
顾著《古史辨》的读后感
博士制度和秦汉政治
王莽改制与经学中的今古文学问题
从顾炎武到章炳麟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
孙诒让与中国近代语文学
康有为与章太炎
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一 追念黄宗羲、钱大昕和章炳麟
二 新史学转变的文化动力
三 论史观派和史料派
四《天演论》与《孔子改制考》
五 崔適的《史记探原》
六 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
七 梁启超促史学脱离经学羁绊
八 胡適使史学完全脱离经学独立
九 考古派修正疑古派的研究方法
十 释古派的崛起与分裂
十一“七七事变”与新史学趋势
· · · · ·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