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oubanio.com/mpic/s4511533.jpg)
作者: [荷] 包乐史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东亚三商港的盛衰浮沉录
原作名: Visible Cities: Canton, Nagasaki, and Batavia and the Coming of the Americans
译者: 赖钰匀 / 彭昉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156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经济史译丛
ISBN: 9787308079143
内容简介 · · · · · ·
18世纪中国海外市场地位上升,从鸦片到茶叶,中国对全球消费品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Leonard Blussé以跨国界视角,透过三个关键城市描绘出东亚经济及文化的转变史。广州是外国商人在清帝国的号角港口。长崎成为德川时期日本的重要官方港口。而巴达维亚(即今印尼的雅加达)更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和中国海域的连接点,服务于荷兰在亚洲的整个海上贸易。 全球化的变迁使得垄断面临挑战,贸易通道在转移,新的参加者不断涌现。美国商船带着他们的全速帆船进行着最有力的进入。随着荷兰控制的减弱,巴达维亚失去了首要地位,长崎不再繁荣,虽然广州的地位还在凸显,但新视野下的各种港口城市在配合海上贸易的网络协作中发挥着以往所没有的作用。从新加坡自由港口确立到香港,上海,横滨等条约城市的兴起,传统的中国海洋贸易以及东亚与西方的联系已经永远的改变。
作者简介 · · · · · ·
包乐史,1946年生于荷兰,早年曾到台湾和日本进修。荷兰莱登大学汉学和历史学博士,现任莱登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欧洲与亚洲关系史”。2007年获荷兰女王颁发的“皇家骑士”荣誉勋章。通晓英文、中文、日文、印尼文、荷兰文和多种欧洲语言,对海外华侨史,尤其是印尼华侨史有深入的研究,曾利用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资料撰写了多本专著和多篇论文,主要是17、18世纪东南亚华侨史,东南亚华侨贸易和当时华侨的社会问题。著作有:Bitter Bonds(获荷兰金质猫头鹰奖)、Visible Cities、《中荷交往史》、《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东南民族研究》、《巴城公馆档案研究:18世纪末巴达维亚唐人社会》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三扇机会之窗第二章 跨文化贸易的经营
第三章 联系分离之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
第一章 三扇机会之窗
第二章 跨文化贸易的经营
第三章 联系分离之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