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獨處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
出版社: 新經典圖文傳播
原作名: How to Be Alone : Essays
译者: 洪世民
出版年: 2015-1-7
页数: 323
定价: NT$3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5824136

内容简介  · · · · · ·

當世界頌讚的成功你不擅長,當心底沸騰的聲音與多數人不同,

當摯愛與信念就要失去,你逃離的地方這輩子只能逃離——

如何思考自己與群體間的距離?

如何勇敢,相信手中微小卻獨特的力量!

收錄法蘭岑驚豔美國文壇之作〈自尋煩惱?〉

吳明益教授 專文解析

二十世紀以來,24小時發聲的大眾媒體、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逐漸無縫滲透所有人的思考路徑、影響大家的生活選擇,讓大家自動變成「一樣」,社會在失去活力,個人在失去獨立思考的膽識與力量。

這14篇文章,是法蘭岑打擊流俗、展現「異議」的聲音,是他揮別憤怒與恐懼的紀錄,

更是他對人生境遇、對社會謬象擲地有聲的反思與見解。

被《時代》雜誌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的強納森‧法蘭岑,

再一次展現文學家凝視社會的睿智眼光。

「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

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37歲、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的法蘭岑在《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隨筆,表達其對文學現況的惋惜,引起眾多矚目。他的第三部小說《修正》(2001)出版後好評如潮,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2002年美國普利茲獎提名。2010年8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登上《時代》(Time)雜誌封面,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童年,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曾到德國留學。1981-...



目录  · · · · · ·

序:貫穿這本書的一句話
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裡,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
‧父親的腦
我明白我當時不願父親被冠上「阿茲海默症」這個病名,是不要原本獨一無二的厄爾‧法蘭岑,因一種叫得出名字的病而落得平凡。
‧帝國臥室
《紐約時報》刊出〈史塔報告〉全文的那個星期六早上,我獨坐公寓試著嚥下早餐時,我覺得自己的隱私——而非柯林頓或陸文斯基的隱私——被侵犯……
· · · · · · ()
序:貫穿這本書的一句話
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裡,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
‧父親的腦
我明白我當時不願父親被冠上「阿茲海默症」這個病名,是不要原本獨一無二的厄爾‧法蘭岑,因一種叫得出名字的病而落得平凡。
‧帝國臥室
《紐約時報》刊出〈史塔報告〉全文的那個星期六早上,我獨坐公寓試著嚥下早餐時,我覺得自己的隱私——而非柯林頓或陸文斯基的隱私——被侵犯……
‧自尋煩惱?
唯獨有人在某個地方期望你大聲說話時,沉默才是有用的聲明。一九九○年代的沉默似乎只能保證我會孤獨。後來我才恍然大悟,我對小說的絕望不是過氣所致,而是孤立使然。
‧信件裡迷途
技術資本主義是枚詭雷,永遠和我們亦步亦趨。如果它不從外拆解美國郵政,就會從內竊奪它的靈魂。美國人對郵局的依戀是純粹的懷舊,這反映出美國人的矛盾:我們的內心,其實並不喜歡我們的欲望創造出來的東西。
‧艾莉卡舶來品
我不禁懷疑:人生真的逃不開人際關係嗎?二十五年了,我仍然找不到多少與家庭、忠誠、性或內疚,或以上四者全部無關的工作環境。我開始覺得,我永遠找不到。
‧篩菸灰
希望不久之後,我會喜歡和未受污染的肺及不疾馳的心臟一起生活,勝過喜歡抽菸的愉悅。對於我個人,我審慎樂觀;但對於長年在「強烈譴責」與「野蠻原始人的否認」之間精神分裂的國家機關、法律制度,以及立法機構和金融市場已經習慣菸草帝國黑金荼毒的美國政府,我就沒那麼樂觀了。
‧流亡的讀者
指責萬惡的科技和悖逆的文學評論害小說凋零,無助於彌補傷害。閱讀能豐富人生的論調同樣無濟於事。無論如何,如果小說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讀,就必須一肩扛起讓作品引人入勝、非讀不可的責任。
‧天下第一市
熟悉,無論是連鎖店或千篇一律新重劃區所營造出的熟悉,都會磨損獨立自主的智慧,並以想像不到的方式侵蝕隱私。在郊區,我是陌生人;我覺得自己彷彿赤身露體。只有在像紐約那麼擁擠而多元,被陌生圍繞的地方,我才覺得自在。
‧撿破爛
科技發展的腳步愈輕率,產生的廢棄岩屑就愈多。而岩屑不只是有形物質。它是憤怒的宗教、復甦的反文化意識型態、新出現的無業者,以及永遠無法就業者。這些都向小說作家保證:他們永遠不會孤單。
‧控制單位
或許,美國監獄裡每一個囚犯的背後,都有一段不負責任的故事。但這一百五十萬個故事的總體,不只是一百五十萬個故事。他們的總體叫「政治」。
‧困難先生
我覺得這是挺好的故事。只要我相信這是加迪斯的故事,我的憤怒就會隨之緩和,溶解在悲傷之中……這樣的故事,「難」代表人生艱辛的故事,就是小說要探討的故事。
‧床上的書
「性」是什麼?任何事物都像它,它也像任何物事。但最後,每一次高潮或多或少都很相似。這或許正是關於性愛的寫作,既有效又無聊的原因。
‧聖路易見
我張臂抱了一下哥哥,拔腿就跑,跳上貨車,衝下車道,匆忙開上道路時壓斷了一根樹枝。我想那時候我已經下定決心。我想那個下午我已對自己許下承諾:那是我最後一次離開,我永遠不要再離開一次。
‧二○○一年元月就職日
能在天色已晚、行程延遲數小時後上巴士,和一群志同道合、沆瀣一氣的人在一起,是人間少有的樂事。但最後,無可避免的,你會被拋回這個城市。雨在地面結成冰,雪掩住融雪。
· · · · · · ()